這是今年剛做好的菜頭籠仔,無論是單吃,還是配飯、粥,都是超正點的!
有幸參與(其實只是在旁邊拍照)今年做菜頭籠仔的一員,終於能記錄下來,不過還是沒學會。
阿嬤、娘和大阿姨,三個人興沖沖地跑去別人田裡挖了不知幾布袋的菜頭回家,
開始了永無止盡的洗、削及切的工作。
因為是自己要吃的,所以搓洗的特別乾淨,還有鋼絲球拼命刷洗,我看蘿蔔都被刷走了一層皮。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洗有人切,小蘿蔔可以直接醃漬、大蘿蔔則要切片或切條,才容易入味。
很壯觀吧!這些都是準備要曬乾的蘿蔔,這時候就要搓鹽了,每個蘿蔔都要沾到鹽,才會除水。
趁著連日的好天氣,大家合心合力,嘿休嘿休地把所有的蘿蔔扛去曬太陽。
這已經是第二天曬蘿蔔了,要適時翻面、蘿蔔也不能放在近,每塊蘿蔔都要曬到、曬均勻才可以。
晚上又嘿休嘿休地把它們搬回家。
要連著曬很多天才可以,所以簡直是家族總動員。
經過好幾天以後,都忘記是第幾天了。蘿蔔已經開始變乾,呈黃褐色,本來的厚度現在也都變扁了。
繼續排排站曬太陽,不知道要曬到什麼程度呢?我也不知道。
總之,完全曬乾(可能要憑經驗看)後就要裝罐,此時要加入冰糖和高粱醋,就完成囉。
然後某天,桌上居然就擺了一罐已經醃漬好的菜頭籠仔。對我來說完全是快轉以後的事情。
娘還順手拿了一塊在嘴裡ㄍㄧ ㄍㄨㄞ ㄍㄧ ㄍㄨㄞ的咬著。
打開的時候真的超香的,味道會讓人想要流口水。
今年現做的菜頭籠仔,一整個大成功,不過我好像沒有寫到什麼重點。
下面分享一下阿嬤做的快要變成老菜脯的菜脯乾。
放這些醃漬品的櫥櫃都要比我老了,正確名稱應該叫做碗櫥。
看起來有點雜亂,但這都是阿嬤的老寶貝。
還有已經醃漬超過十年的老菜脯,一整個香氣逼人,無論是咳嗽的人吃、還是用來燉雞都很讚呢。
阿嬤還驕傲的打開給我看。哈哈。
阿嬤的這些好手藝,一定要找機會好好的把他們通通學起來,這種家傳的口味,每家都不一樣,
這次分享了菜頭籠仔,不知道阿嬤何時才要做瓜仔呢?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