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找同事一起吃胡椒餅的時候其實我有點後悔,我對於這樣的東西真的是又愛又恨,
怕豬肉有腥味,又想吃看起來酥脆的餅皮,想不到我和同事一起咬下去的第一口就知道,「中了!」
就是這個味阿~完完全全是我可以接受而且喜歡吃的口味。
第一次找同事一起吃胡椒餅的時候其實我有點後悔,我對於這樣的東西真的是又愛又恨,
怕豬肉有腥味,又想吃看起來酥脆的餅皮,想不到我和同事一起咬下去的第一口就知道,「中了!」
就是這個味阿~完完全全是我可以接受而且喜歡吃的口味。
老爸不知道看了哪邊的美食節目,關鍵字是炒麵、有滷大腸,在五常街,好像很容易,
因為一打關鍵字就出現了阿珠麵店,找了一個老爸要上班的時候,幫他帶午餐,
首圖就是炒麵(小/NT20),真的很小碗,我超後悔點小的。
忘了是哪天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蜜地瓜的分享,地瓜同學二話不說查好了位置和購買的流程,
某一天就跟我說她已經取貨,光在現場看到蜜地瓜的樣子和香味,她都覺得等待是值得的。
首圖就是蜜藏地瓜的啦,黃澄澄的地瓜散發著甜甜的香氣,光看心情就好得不得了。
南門蒸餃我一直以為在南門路上,原來在大里,還好有算熟門熟路的地瓜同學帶路,
不然要我找來這裡,還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首圖就是南門蒸餃店前方,這附近真的非常不好停車,開車來要有找車位的準備。
很久以前,當瑞穗臭豆腐還在力行路上的時候就已經吃過了,不過後來一直沒有機會來吃。
直到搬到自由路的店面,甚至現在在十甲路上開了第二家,
總算又可以好好的來品嘗一下記憶中的味道,
只是這兩次十甲路都是外帶的喔。首圖是外帶的四塊臭豆(NT50)。
又回到烏日附近工作,已經吃到不知道便當為何物,同事說要去之前辦公室的附近找吃的,
是說,我在這邊超過兩年的時間,居然一次都沒有來過這裡,一定是被牛肉麵三個字給耽誤了。
就位在成功嶺大門對面的四川牛肉麵,我居然是第一次來耶。
這家肉圓仔也是從小吃到大的攤家,一開始是在大智市場裡面是爸爸掌廚,後來搬到忠孝路上,
應該是由女兒接手這個攤子,把古早味的麵一直流傳下去。
首圖就是我每次去都會點的肉圓仔湯(NT40),也就是鹹湯圓啦。
每次假日我們三去向上市場晃晃好像變成不成文的規定,總是在接近中午的時候離開才在煩惱要吃什麼?
還好地瓜同學腦筋動的快,選了回家路上會經過的模範街,這是遷址後的黃家園,
在這一帶非常特別,很容易辨識,
可能是因應平時人太多,這邊還準備座椅變成等待區,結果天氣太熱大家都躲在騎樓下等了。
我是真的很喜歡鹽水雞,當在某個平台上看到木子李鹽水雞的介紹以後,當天下午我就查好了路線,
還複習了兩次,深怕錯過好吃的餐點了,當我找到木子李的時候,內心不知道有多澎湃。
首圖就是木子李的櫃子裡擺放整齊看起來又乾淨好吃的餐點。
沒有想到只憑著記憶在街道中亂走,也能幸運找到一家吃過一次就變成主顧的好店家-鄉味食鋪,
現在只要不知道或想不到要吃什麼,都是鐘聲一打我就衝往鄉味,不
是因為距離遠,而是只要晚個幾分鐘,
有可能就沒位置,不然就是餐點要等20分鐘以上了。首圖是我固定會吃的水餃,又大顆又好吃。
這是做頭髮的福利,已經被綁在椅子上幾小時的我,好不容易覷了個空可以吃飯,
幫我準備午餐的美髮店家拿出來的就是嘉義涼麵,
一打開餐盒看到白麵條,我就知道這個老爸一定喜歡吃,
而我也喜歡這樣的白麵條,配上切成絲的小黃瓜,看起來既可口又清涼。
從柴窯火腿製造所在太原路還有販賣漢堡的時候就開始注意了,直到他搬家都還是苦無機會來嘗試,
想不到第一次的接觸是跟上豬肉鬆的團購。
還騎了一段距離,在太原路上找來找去,才找到隱密的這方天地。
這片綠意,這個門,後方的建築物,現在已經改為取貨區了,沒有在這邊用過餐點實在太可惜。
會知道這家飯糰是因為每次經過都超多人排隊的,這麼喜歡吃飯糰的我怎麼可能放過?
終於某一天,阿榮同學帶我來到向上市場,立馬加入排隊行列,
攤位的菜單已經有兩面售完的牌子,讓我心驚驚阿~
這家位在松竹路上的珍豐味冬粉鴨是我幾乎每次經過都會忍不住停下來看一下的,
可是不知道是怎麼樣,只要是我想吃的時候,通常都還沒到營業時間,不然就是已經過了我的用餐時間,
也許是緣份還沒到,所以就剛好是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間,就讓我吃到了。